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

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

细鱼儿 2025-02-07 简单报 23 次浏览 0个评论

最近,一个关于 " 中国汽车被俄罗斯媒体测试 " 的新闻,在国内网络舆论中传播。

内容大致是俄罗斯媒体 AUTONEWS 派出专家,对 17 个中国车型汽车进行了测试。结果显示,其中 5 个零部件生锈且寿命不足德系产品一半(具体是哪个品牌并未明确说明)。

对于该报道,笔者在 AUTONEWS 网站进行查询,并未发现相关内容。但这并不影响众多国内媒体以此为基础,衍生出许多耸人听闻的标题。

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

而且,从 2024 年 10 月份开始,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销量下滑情况。

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发展前景,由此已经被密切关注,担忧和质疑。甚至,已经有人开始预言这是 " 中国摩托车溃败东南亚 " 的翻版。

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爆发,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存在,局面并非完全稳固。而且随着俄罗斯的时局变幻,欧美车企并未真正走远,而是仍在虎视眈眈。因此舆论虽然有其虚构和惊悚之处,但也仍然给中国车企的国际化敲响了一次警钟——打江山不容易,守江山也难。

本文是来自《巨潮 WAVE》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,欢迎您多平台关注。

中国汽车的出海史,就是一部抗压史。无论到达哪一个国外市场,都会有欧美日韩的品牌早早盘踞,并且要经历一番与 " 低价低质 " 标签之间的极限撕扯。

在俄罗斯的情况也不例外。

长期以来,俄罗斯的汽车工业基础孱弱,国内几乎没有整车生产能力,供给依赖进口。2022 年之前,欧日韩汽车品牌已经深耕了俄罗斯市场十余年,设有多条完备的组装生产线。

2021 年时,俄罗斯汽车销量排行榜上除了第一名的拉达、第八名的 GAZ,前十名的其他位置上都是欧日韩车企的身影。而中国汽车当时全部在十名开外。

拉达是俄罗斯汽车界的国民品牌

当时成绩最好的是哈弗,年销 3.9 万辆,排在第十二位;早在 2005 年就已经来到俄罗斯市场的奇瑞,当时的销量是 3.7 万辆,排在第十三;吉利更少,只有 2.4 万辆的销售规模,排在销量榜的第十七位。

当时的中国车企,是市场上的追赶者,想撼动起亚、现代、丰田等传统车企的地位非常困难。

转折发生在俄乌冲突之后,几乎所有日、韩、欧洲车企都离开了俄罗斯,留下巨大空白。当时央视财经《第一时间》报道,2022 年,俄罗斯新车销量同比下降 58.8%,新车销售额缩水 52%,同时俄罗斯的新车产量也降到了近 31 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
为了尽快让汽车出厂上路,莫斯科甚至直接修改法律,允许车企生产没有气囊、ABS、ESP,乃至可以不装安全带的汽车进行销售。

市场紧缺的情况下,让中国汽车迎来了历史性机遇。只用了三年时间,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尽优势,这可以称之为中国汽车在俄的 2.0 阶段,也是中国车企在俄的 " 甜蜜期 "。

到 2023 年,俄罗斯每卖两台新车,就有一台是中国车。这一年俄罗斯销量排榜首的汽车品牌仍然是 Lada,不过从第二至第七位,已经全部换成了中国汽车品牌。

排在第二的奇瑞品牌销量为 11.89 万台,相比 2021 年,增长了 8.19 万台。除了奇瑞品牌,其高端品牌星途、欧萌达的销量分别达到了 4.21 万台、4.19 万台,排在榜单的第六位、第七位;哈弗从 2021 年的 3.9 万台,增长到 11.17 万台,排在第三位;吉利则从 2021 年的 2.46 万台增长到了 9.35 万台,排在第四位;长安从 2021 年的 5705 台增长到了 4.77 万台,排在第五位。

奇瑞是在俄市场表现最好的中国品牌之一

到了去年,俄罗斯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品牌中,已经有八个是中国品牌。

在中国品牌的热销之下,2024 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基本恢复了正常时期的水平。俄汽车市场分析机构 " 机动车统计网 " 数据显示,去年俄罗斯乘用车新车销量 157.1 万辆,同比增长 48.4%,达到 2021 年的约 95% 水平。

表面的欣欣向荣之下,并非完全是风平浪静,暗流也始终未曾停止。

在供应链、售后保障方面,中国汽车并不如盘踞已久的日韩欧车企成熟。而且由于市场空白巨大,许多在国内并不是出色的品牌和车型,同样也涌入了俄罗斯市场。

负面舆论因此逐渐累积,像文章开头的负面舆情并非个例。2024 年 10 月 28 日,俄罗斯知名媒体《生意人》报刊发过一篇名为《俄罗斯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车有所不满》的文章。

文章称,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出租车中的比例已达 70%~80%,很多司机表示这些车辆在使用 15 万公里后就需要报废,而欧洲和韩国品牌的汽车通常被认为是 25 万 -30 万公里。

俄罗斯的长城哈弗出租车

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同样没有指明各种要素,比如哪个品牌,哪个型号,只是简单以 " 中国汽车 " 去进行归总。

舆情的问题有些并非事实,也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舆论战,即便真的存在质量问题,也可以通过产品力的提升和服务改善去弥补消费者。相比之下,俄方政策的紧缩是悬在中国汽车头上真正的 " 达摩克利斯之剑 "。

目前的情况是,市场需求得到大致稳定后,俄方很快就开始通过政策调整限制国外品牌。

俄罗斯联邦政府从 2024 年 10 月 1 日起,正式实施了关于汽车回收税的调整,首阶段税率上涨了 70%~85%,预计这一数字将持续上升,直至 2030 年。

政策生效后,排量为 1.0L — 2.0L 的产品,2024 年缴税的金额由 2.2 万元至 4.1 万元人民币,到 2030 年将达到 8.6 万元;排量在 2.0L — 3.0L 的车型,2024 年的缴税达到了 11.5 万元,2026 年超过 16.5 万元,相当于在售车型的销售价格;其他种类的车型最高的缴税金额甚至达到了 50.6 万元人民币,

相比之下还有更隐秘的手段,包括要求进口商缴纳 OTTS 认证押金、保修储备金、安装 GLONASS 卫星定位系统等,用多种方式提高中国企业的资金占用。此外,还有限制平行进口、补齐税费等措施在实行。

这些措施的推行,加上俄罗斯国内的消费波动,共同导致了中国汽车品牌销量的下滑。

2024 年 11 月份,奇瑞汽车下滑 2.2%、子品牌欧萌达下滑幅度高达 30.7%,长安汽车下滑 5.3%,吉利汽车下滑 3.8%。到了 12 月,各品牌下滑幅度更加明显,汽车销售榜大变脸。

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

为何中国车企迅速从 " 救市工具 " 变成 " 防备对象 "?

其实不难理解,无论是以往对待欧日韩汽车,还是如今对待中国汽车,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,都是能吸引其在本国投资建厂,以增加本地就业和税收,带动本国产业发展。

于是,本地建厂还是顶着压力继续进口,成了中国车企的 " 俄罗斯轮盘赌 "。

面对这个抉择,有的中国车企已经早早表明了态度。

2015 年,长城汽车的俄罗斯图拉工厂破土动工。如今,该工厂规划产能已经从 8 万辆扩充到 15 万辆,差不多是长城汽车总产能的十分之一。除俄市场之外,长城还计划通过图拉工厂的产能供应周边前独联体国家。

去年 3 月,哈弗在图拉州追加了一座发动机生产厂。根据州政府主席米哈伊尔 - 潘捷列耶夫透露,哈弗俄罗斯公司还将在这里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集群。

位于俄罗斯图拉州的长城汽车工厂

这样的布局给长城汽车带来了不小的数据贡献。2024 年,哈弗品牌总出口销量为 33.46 万辆,其中在俄罗斯销量为 19.16 万辆,占比达 57.26%。

但敢于像长城汽车这样投入的并不多。大部分中国车企仍对前往俄罗斯建厂持保留态度。奇瑞汽车更是曾在一份公开声明中明确表示,没有在俄罗斯建造或购买制造厂的计划。

这样的态度并不难理解。经过三年的填补之后,俄罗斯汽车市场已经基本饱和。AEB 汽车制造商委员会预测,在 2025 年,俄罗斯的汽车市场将减少约 15%。

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情况下,再斥巨资进行建厂,未来的收益只能打个问号。

而且,在俄罗斯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过度押宝,可能会损害企业在其他国际市场的利益。

去年,美国众议院就曾提出《无限制法案》,要求对向俄提供重大支持的中国军事企业、中国汽车公司和武器制造商等实施制裁。根据该法案,被美国政府认定的中国军工企业," 需在 180 天内退出俄罗斯市场,否则将面临全面的封锁制裁。"

其制裁清单中,包括了奇瑞、长城、长安三家中国车企。

1 月 14 日,美国商务部还宣布,禁售 " 与中国或俄罗斯有足够联系的制造商生产的 2027 年款联网汽车 ",即使这些汽车是在美国生产的也不行。

美国对中俄生产的科技型产品高度警惕

而且,俄罗斯市场竞争可能会随着冲突结束而更加激烈。欧美日韩等品牌虽然在离开时都声称将资产出售,但不少转让中都留有后手。如 2022 年 10 月,日产汽车退出时就声称 " 可以在未来 6 年内回购自己的资产 "。

如果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投入巨资建厂,又恰逢日韩欧车企回归,显然将会面对一个自己不愿看到的局面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,本文标题:《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
网站统计代码